兩手揚起岩間浪 雙腳踢翻潮中天 人生歡樂此為甚 點點浮萍水雲間 ~
無論您使用何種非動力浮具、舟種.只要對水上釣魚有興趣,都歡迎加入我們暢遊海天之間悠遊、飄逸、爆釣的行列 (我們是玩家的組合不是商家....所以我們不賣舟.但我們推薦適用的舟款和熱心推廣的優質商家!)
誠摯的邀請您成為俱樂部的一員,一同分享生活中的點滴,一同感受沉浸在大自然的美與感動!

水上飄俱樂部 FLOAT CLUB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688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石魽」「烏魽」「油魽」「火燒魽」「虎頭魽」

[複製鏈接]

654

主題

6

好友

3825

積分

鑽石會員

Rank: 10Rank: 10Rank: 10

大物紀錄獎–剝皮魚 大物紀錄獎–金錢鰻 大物紀錄獎–花身雞魚 大物紀錄獎–鰻魚 大物紀錄獎–真鯛 大物紀錄獎– 鳶鱠 大物紀錄獎–紅魽 大物紀錄獎–海鱺 大物紀錄獎–點帶石斑 大物紀錄獎–火燒魽 划舟基本技巧A級認證勳章 2011年秋季舟釣大賽–第二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11-22 19:09:1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記者何安華/報導】 入秋以後,隨著海水轉涼,石魽又開始在基隆近海出現。 這一陣子,許多夜間在基隆海域放流釣白帶魚的釣友,總不時可以看到一種體表呈黃綠色,上有數條橫帶,大眼大嘴的石魽幼魚出現;清晨在基隆山下釣花身、魽仔、小紅魽的釣友,也不時的會遇到石魽上鉤。

雖然到目前為止,基隆海域石魽還沒有大量出現,而且被釣友釣起的多是小傢伙,但是一般相信,隨著東北季風吹起天氣轉冷,石魽不僅數量增多,而且會有大型魚出現。 在基隆近海船釣的對象魚當中,石魽是季節屬性相當強的魚種,每年入秋以後,隨著海水溫度降低,牠也開始在基隆、東北角近海各釣場現蹤。石魽的族群不大,通常僅寥寥數尾或十多尾聚集在一塊棲息,白天在近海人工魚礁附近垂釣,經常都會意外釣到,由於這種魚數量不多,加上肉質細嫩油潤,一向是嗜魚老饕們最歡迎的對象魚,牠的出現,也每每吸引釣友趨之若鶩,成為秋天近海船釣最受歡迎的對象魚。

據台北資深釣友黃岩松指出,石魽比較喜歡棲息在水深20多公尺到50公尺間,海底屬於土質或沙質地形的水域,其中以海底陡坡下方俗稱「坎腳」附近,以及海灣口魚礁邊緣食物豐富的地方最多。   

牠的族群不大,通常三三兩兩或單獨的在海底逡游,攝食隱藏於沙中的小蝦、小蟹等甲殼類或蟲類維生。可能由於這種魚掠食性不強的緣故,撿食鯖河魨吃剩的食物碎屑,當天如果釣場有鯖河魨出沒,釣到石魽的機會極大。

北部和東北部近海最著名的石魽釣場首推基隆山下人工魚礁,通常秋天第一批石魽都在這裡現蹤;其他可釣獲石魽的釣場主要在:基隆嶼西側和南側近海、長潭里人工魚礁、深澳灣口魚礁、外木山近海、鼻頭角外側、宜蘭大里人工魚礁、大溪和梗枋近海等地。

【2006/09/02 民生報】 《認識石魽》
體色有如青石 肉質細嫩油潤 石魽屬於鰺科魚類,正式名稱叫小甘鰺,牠的身體側扁延長為紡錘狀,吻鈍,身體背面青灰色,腹面呈淡褐色,乍看之下有些像小紅魽,幼魚體側有六條不規則的橫帶,但成長期橫帶形成大小不一的斑塊,長為成魚以後橫帶消失。

由於牠的體色有如青石,肉質細嫩油潤,基隆一帶的漁民叫牠「石魽」、「烏魽」或「油魽」;頭圓嘴大彷彿類似俗稱「飛烏虎」的雌性鬼頭刀,宜蘭大溪、梗枋一帶的漁民又稱其為「虎頭魽」。牠的骨頭很軟,多數老漁民又稱牠為「軟骨魽仔」。

據文獻記載,石魽在台灣近海和澎湖沿海都有魚蹤,主要棲息在水深20到150公尺,海底屬於沙泥質但有礁岩的水域,最大可長到60公分;但近年基隆近海魚源銳減,一般釣獲的都在30公分以下。

今秋石魽特別多 數量多索餌強   記者何安華/報導
大清早,天濛濛亮,深澳漁港北堤前端航道出口處附近就已聚集了相當多釣客。大家採用硬質磯釣竿,6號以上的釣線,大魚鉤,「倒吊式」釣組,鉤上整隻小卷或小虱目魚活餌,先儘量遠投,再繃緊釣線,將釣竿置於竿架上靜待魚兒上鉤。

由於小紅魽和石魽魚群不時在這一帶水域出沒,今年入秋以來,這個釣場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雖然並非每一趟都人人有獎,但有下竿就有希望,說不定下一刻釣竿尾就會被一尾上鉤的大石魽拖下呢。

不僅深澳漁港北堤如此,八斗子和碧砂港以及基隆沿線其他幾處大型漁港防波堤的堤端不分畫夜總有這種打沉底釣大魚的釣客;以往,秋天釣獲的多是小紅魽或海鱺,但是今年秋天石魽上鉤的機率卻比較高。比起岸釣石魽,近海船釣釣況更好得多了。

打從今年九月初開始第一批石魽在基隆山下近海出現,一個多月來,隨著天氣轉涼水溫降低,石魽魚群也愈聚愈多,到目前為止,幾乎基隆近海的所有人工魚礁和「瀨」區都有魚蹤,只要是風平浪靜的好天氣,各釣場總聚集了相當多釣石魽的海釣船和舢舨,形成相當熱鬧的場面;釣起的石魽體型多在10兩到1台斤之間,前幾天還有人在基隆山下釣獲一尾超過3台斤的大型魚。許多資深釣友都表示,好多年不曾遇到這麼多石魽出現了!

石魽是鰺科魚類「小甘鰺」的俗稱,牠的外觀有些像小紅魽,但幼魚體側有六條不規則的橫帶,長為成魚以後橫帶消失體色如青石一般,「石魽」的名稱也因此而來;此外另有「烏魽」、「火燒魽」、「油魽」、「虎頭魽」、「軟骨魽仔」的俗稱。

船釣石魽,宜選水深30到50公尺間人工魚礁邊緣一帶的水域下竿。垂釣時使用釣黃雞魚的輕裝備即可,釣組宜採鉛錘在最下方的「倒吊式」綁法,中央的絲柱用40磅尼龍硬線,一次可綁3 條子線;子線宜用10號碳纖線,長60公分,在絲柱上間距65公分綁一條;魚鉤以磯奴7或8號最適用,最好一次綁兩枚鉤子,綁成子母鉤狀,釣餌則以小卷最理想。

至於岸釣,宜採置底直感法,使用硬質磯投竿或灘釣竿,「倒吊式」釣組,子線長1.5公尺,鉛錘線長2公尺,垂釣時先遠投,待鉛錘敲底後繃緊釣線即可,釣餌也是以小卷最佳。

多數資深釣友的經驗,釣石魽不論船釣或岸釣,最理想的天氣是陰雨天或清晨,光線比較弱的時候;船釣以流尾海流平穩時最佳;岸釣則以漲八分到退二分潮時索餌最強。 【2006/10/25 民生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Archiver|水上飄俱樂部 Kayak Fishing Taiwan

GMT+8, 2024-11-24 02:47 , Processed in 0.023864 second(s), 8 queries ,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